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国际化授课第一阶段记

单位:Betway必威手机版 时间:2016年10月20日 10:45 撰稿人: 浏览量: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国际化授课第一讲:多元化视野下的公共政策概论

 

1010日上午,台湾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博士廖兴中教授在4407会议室为2016级全体研究生新生讲授公共政策概论课程,主要讲述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公共政策变革和异域角度的公共政策模式。本次课程由公司经理张红凤教授主持。

课前,张红凤教授做了关于本次课程的开场致辞。张经理结合对廖兴中教授的介绍,通过其本人出色的求员工涯对在场全体研究生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各位同学多向廖兴中教授学习,在这次与台湾世新大学学术交流活动中,通过异域视野下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已经学过的公共政策理论知识进行扩充和综合理解与运用。在课上,廖兴中教授诙谐幽默的讲授风格与重视互动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廖教授从台湾本土的公共政策热点话题入手,从“全民健保”、“核四问题”、“农业灾害补助”和“7-11分店开设位置”等多个公共政策热门话题讲述了在台湾民众视野下公共问题是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运作的;在每个话题中通过讲述生动的实际案例和自己所经历过的事件来从多方面对该项公共政策进行评价和分析;而后以“意识形态的选择”为侧重点讲述了影响政策立场的因素,尤其是“资讯有限”这一条件对公共政策以其复杂性对人们针对特定政策形成不同意见的影响。廖教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引导大家对公共政策概论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以贴近大家实际生活的个案分析引起在场同学的强烈共鸣。

本次课程为期一周,是公司与台湾世新大学进行学术与教学合作的方式,目的是开拓员工视野,从多元化角度对公共政策这一全球普遍性话题进行探讨和理解,廖兴中教授在课程中旁征博引,诙谐幽默,加深了员工对于公共政策的理解,也加强了公司的对外交流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撰稿:王鹤明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国际化授课第二讲:議程設定

1011上午,公共政策讲堂在4407会议室继续进行,台湾世新大学廖兴中教授就公共政策概论中的“政策利害关系”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论述与实例证明。

课程一开始,廖教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政策利害关系”,而后通过在台湾的热点时间“核四”问题展开了对台湾政府与台北市市民和贡寮区民众的利害分析。站在政府角度,考虑的是节约开支、更新高效率供电工程势必会造成核电站周围人民的反对,在与公民商讨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是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棘手的事情。基于实例,从而引出“从政策制定者的立场看,政策制定必须公平地认定与考虑所有政策利害关系人的立场和态度”的观点,并且认为“政策利害关系人观点是政策分析的理念基础”。为了直观表现,廖教授画出了“政策制定者—政策牺牲者—政策受益者三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网,也提出了公民对某件事的定见、偏见与既有态度、印象都会在关系网中产生未知和不确定的影响。

本堂课对与政策利害关系的讲述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也补充了在以往公共政策中没有学到的知识。

撰稿:王鹤明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国际化授课第三讲:民意與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国际化授课第四讲:GIS在公共政策的應用

 

1012日,公共政策概论讲堂在4407进行,世新大学廖兴中教授就上节课对政策利害关系的分析做了回顾并引出了对“政策工具”课程的讲述。

廖兴中教授指出,政策执行者在为了确保已制定的公共政策完整效率运行的前提下,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操作,每一种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居民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廖教授共列举了“政府机关直接执行、委托民间、法令禁止、强制执行、课税和补贴”等多种政策工具,并结合台湾全民健保、地下捷运和妇产科医生稀缺的问题对政府直接执行、委托民间和补贴三种政策工具进行案例理论相结合的阐述。廖教授认为,在整个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不同的工具对不同的事情有多方面的效果,例如地下捷运的建设问题,委托民间机构来进行建设可能会比政府直接建设根据竞争性,从而能够更有效率,但会有损坏政府形象的可能。所以我们在讨论每一种政策工具优缺点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必须负责解决一些公共问题,但这往往会超出其能力范围,或者更精确的说,是超过了人类集体智慧的极限,所以在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公共政策时,既要考虑工具本身的优缺点,也要根据实际政策对象和环境进行考量。

撰稿:王鹤明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国际化授课第五讲:媒體與公共政策

 

1013日晚,公共政策讲堂在4407会议室继续进行,在对公共政策的介绍、影响政策的因素、政策利害关系和政策工具的分析进行详细阐述后,世新大学廖兴中教授开始对“政策议程设定概论”进行讲述。

与同学们所学知识相同,廖教授认为,在一项公共政策正式确定之前,社会问题到公共问题再到执政者为此发布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对公共问题认定的政策议程的存在。一项公共问题在正式提入政策议程设定之后才能得到政府各方面的认识和讨论。但也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进入政策议程的,因此,廖教授针对影响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变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问题本身、政治因素、可见度高的参与者、焦点事件、传播媒体和精英议程”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述。在另一方面,教授也从不同议程设定者对议程设定的影响进行反方面的介绍,从“市长、政务官及官僚体制、民意代表、利益团体和传播媒体”五大方面做了更发人深省的阐述,尤其是揭露出在政策议程设定过程中,政府与利益团体的博弈与妥协,从台湾针对环保问题,不同环保团体对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态度也会左右政党选举结果的例子中向同学们展示了在当前政治环境下,利益集团扮演角色在政策议程设定中不断扩大影响的现实。

撰稿:王鹤明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国际化授课第六讲:政策規劃

 

1014日上午,公共政策讲堂在4407会议室继续进行,廖兴中教授特意带来了自己在台湾通过使用空间分析工具对某些公共政策进行空间化计量分析的图片来给大家讲述如何在公共政策方面使用空间工具进行辅助。

廖教授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几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包括ArcGISQGISGeoDaGWRSaTSan等多种软件。而后,教授从展示台中一中、东海大学、克里夫兰州立大学、世新大学和德国柏林的卫星遥感图,到清代的山海与地全图、美国万圣节角色图、印度与孟加拉交界图和台湾印象图来引起同学们对公共政策中的空间视野产生兴趣。紧接着,廖教授从空间资料的点线面三方面展示了台湾地区193个高校的点、3917个妇产科的点,台北市134个公共自行车的点和台北市17225个区域划分面等数据。紧接着就从各方面获得的整合入图标的数据来讲述公共政策的空间思维,包括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空间临近现象的思考和空间异质性的探讨。从两阶段流动搜寻法来绘制台湾儿科医疗资源匮乏区域的分布图、妇产科医疗资源可近性的探讨进入电子化政府政策扩散和电子化政府发展与相关因素分析。最后,廖教授从电子化对贪腐的影响来申明,贪腐阻碍国家经济发展、贪腐与电子治理的关系研究较少、过去仅注重贪腐与电子化政府的关系而缺乏区域异质性的探讨和分析等观点。

廖教授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上,开拓了在场同学对于公共政策在空间视角下的眼界,激发了同学们对公共政策多角度分析的兴趣。

撰稿:赵贺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国际化授课第七讲:決策模型

 

 

1017日上午,廖兴中教授在4407会议室就公共政策中的“民意与公共政策”进行讲述。

廖教授引用王石番的“不同学门的学者会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完全相同的事实来解析民意现象”来开始讲课。教授认为政治学与历史学者倾向于强调民意在政府决策过程的角色、心理学者则重视公众意见表达的心理过程而社会学者通常认为民意是社会互动和传播的产物,民众对特殊公共事务意见之表达也可分为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就这些观点,廖教授展示了台湾地区民众社会参与情形的民意调查结果来为大家介绍公民投票这一收集民意的方法,从“直接民主、体现多数民意、避免代议失灵”等优点和“可能造成社会分裂、滥用公民投票”等缺点两方面展示公民投票这一方法的详细内容。同时再次引用“核四”话题来探讨公民投票操作上的可能限制,廖教授认为谁握有有权投票选民的界定的决定权,谁就有可能操控了公投的结果、谁掌握了启动公投的权力,谁就可能操控政策的抉择,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没有参与的公民的额意见。紧接着,廖教授借助数据说明了政策与民意产生落差的原因,包括公共政策制定的冗长过程、政策类型、政策成本效益的集散情形等多个方面。

撰稿:赵贺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国际化授课第八讲:GIS在公共政策的應用

 

1018日晚,公共政策讲堂在4407继续进行,廖兴中教授在结束对“民意与公共政策”的讲述后,开始介绍“媒体与公共政策”的相关知识。

廖教授认为,媒体除了是反映民意的管道外,更是塑造民意的利器,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体,可以说是影响民众去关心什么议题及形成何种意见的重要社会公器。但与此同时,媒体也未必一定反映民意,廖教授举了台塑集团收购苹果电视遭全民反对的例子来指出,由于媒体对民意有着这么显著与强大的影响力,它便成了政商团体谋求利益的必争之地,企图为主子的利益来影响民意走向与政策方向。而后,廖教授讲述了世界各国的学者所使用的各种研究媒体对民意影响的方法,例如Iyengar的实验研究法、Smith的内容分析法和Hester的时间序列分析,来重点说明了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在观察者方面,媒体观察记录并报道在政策决策过程中的相关事件,其角色非常清楚和明显;媒体同时扮演代表民众监督政府的参与者的角色;同时媒体以其引爆作用也使政府不得不正视其作用。最后,廖教授综合各种观点向大家说明:媒体对政府决策影响力的大小,乃至于媒体对民意形成的影响,学界有相当不同的看法与研究结论,是有待进一步研究与理清的课题。

撰稿:赵贺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国际化授课第九讲:政策分析的機會與挑戰

 

1019日上午,公共政策概论课程最后一节课在4407进行,在这节课上,廖兴中教授针对公共政策中的决策模型进行了集中讲解。

廖教授在开场介绍了Herbert. SimonGraham Allison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是经过考虑之后所达至的立场、意见或是判断,是个人或社会集体决策的结果。同时廖教授认为,决策模型对于公共政策研究具有描述性和指导性的功能。紧接着,教授对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展望理论模型和非理性决策模型进行评述,在有限理性模型中,廖教授点出人的行为是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但由于心理限制、多元价值的限制、组织限制、成本限制和情境限制,很难达到完全理性。有限理性是对是理性决策的修正,以更务实的态度面对人类在心理与组织上的限制,从而建立了行政行为的决策制定模式,因此,许多年来Simon的观点一直是公共政策学者必然引用的观点。针对整合性决策模型中决策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决策,另一种是渐进决策的观点给予了一定的认可,垂直决策模型是最关注领导统驭的一种模型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教授的同意并进行了详细讲解。

本次课程为期一周,是公司与台湾世新大学进行学术与教学合作的方式,目的是开拓员工视野,从多元化角度对公共政策这一全球普遍性话题进行探讨和理解,廖兴中教授在课程中旁征博引,诙谐幽默,加深了员工对于公共政策的理解,也加强了公司的对外交流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撰稿:赵贺

上一条:张红凤教授为平原县党政领导做市场经济与政府规制专题报告 下一条:集团纪委来公司监督检查党的纪律执行情况

关闭